2007年9月1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新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坚韧不拔 骨格清奇
“大墙教师”透过竹品学人品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钱俊光

  9月10日是教师节,节前安吉竹博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。他们曾经危害过他人和社会,也接受过法律的制裁,但如今他们却站在三尺讲台上,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。他们是一群来自监狱的服刑人员。在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竹种基地里,与社会隔绝已久的他们,一边兴奋地欣赏园内的美景,一边尽情地享受着大墙外的阳光和空气。
  原来,这是南湖监狱组织的一次专题文化教育活动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,南湖监狱专门从服刑人员中抽选了29名教员代表去竹博园旅游、座谈,接受一次竹文化的洗礼。
  在占地1200余亩的园内,种植着各类竹子300余种,置身其间,仿佛走进竹的海洋。翠竹丛中,一个个独具匠心的造景艺术,传递着源远流长的竹子传说和典故。泥墙垒筑的茅草房,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孟宗哭竹的故事;造型特异的竹庐,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斑竹的传说;而青翠欲滴的“竹峰栈道”更着实让服刑人员们体验了一番电影《卧虎藏龙》中竹梢腾飞的意境。
  游览完后,教员们在草坪席地而坐,畅谈对竹文化的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体会。六监区教员傅云(化名)是安吉人,小时候常到这一带的竹林中玩耍,对竹子有一种特殊的情感。失足入狱后,在教员岗位上干了多年。如今故地重游,别有一番感受。他说,竹子要成材,靠的是不断地拔节成长;人要成才,离不开知识的积累。作为一名教员,要像竹子节节拔高那样帮助学生积累知识,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。
  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古人对竹子品格的理解就是坚韧不拔、骨格清奇、不畏艰难。”教员王新平(化名)接过话头。“我们都经历过人生的挫折。如今有幸站在讲台上当一名教员,就要把竹子这种坚韧的精神传递给与我们一样的服刑人员,鼓舞这些失足的人们,勇于面对挫折,重新谱写人生。”
  清风摇曳,竹影婆娑,教员们通过一支支婀娜多姿的青竹,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亲近,又体会到了监狱对服刑人员的关心和体贴。
  教师出身的南湖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李湘金说,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之所以要在教师节之际组织这样一次游园活动,一方面是让这些大墙里的特殊教员通过学习竹文化来提高自身修养,做好教书育人工作;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尊师重教的传统。
  他说,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。大墙里提倡这种美德,不仅有利于帮助担当教员的服刑人员树立信心、认真教学,还有利于带动其他服刑人员重视学习、重视改造。为组织好这次活动,监狱领导几经研究,监狱副监狱长还亲自带队陪教员们游览。
  “我们历来都认为,监狱改造的关键在教育。为真正提高‘三课’学习质量,监狱今年还专程请狱外教学专家来监为教员讲授备课和讲课艺术。同时,今年还专门开展了提高服刑学员文化水平的各种教学活动,比如开办了英语班、吉他班、作文班,满足学员们的兴趣爱好。”李湘金说,今后监狱还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,让大墙内的尊师重教之风不断延续下去。